还呗提醒:认准官方客服,谨防上当受骗

时间:2025-09-03 17:28 来源:互联网

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,在变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,重构新时代金融服务体系之际,也让用户享受金融服务的方式更加便捷,大家接受金融服务的渠道也从线下网点逐步拓展至线上平台。不过,互联网在便利用户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,也大幅降低金融诈骗的准入门槛,让人防不胜防。

作为我国主流助贷平台之一,还呗近期便遭遇不法份子通过"00"开头的电话号码或其他非官方渠道进行诈骗活动的“非法入侵”这类不法分子在搜索引擎、社交媒体平台投放以00开头的虚假还呗客服广告,严重威胁用户财产安全。为此,还呗一方面加大全网稽查力度,联合有关部门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,另一方面,还呗也郑重提示,其官方客服热线“400-681-6666”,其他任何号码均不代表还呗官方,并提醒大家在享受更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,还需擦亮眼睛,认准官方平台,切勿轻信任何非官方信息,以免上当受骗,遭受损失。

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识别骗局从认清官方开始

日前,还呗客服接到一位用户的核实电话。该用户称接到一个“00”开头的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“还呗官方客服”,能准确报出其个人信息,并告知其账户因异常操作已被冻结,需立即点击一个所谓“官方链接”进行操作解冻,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。好在用户心中起疑,并未操作该“官方链接”,而是第一时间通过还呗官方App联系客服进行核实,才幸免受骗。

这个案例是当前金融电信诈骗的典型缩影,以所谓平台官方的名义,通过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,利用互联网的隐匿性和信息不对称,诱导用户掉入其精心编制的金融陷阱。此类陷阱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点特征:一是精准伪装,比如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部分用户个人信息(如姓名、贷款平台名称等),使用改号软件伪装成官方电话(如“00”开头的国际来电),或仿冒官方短信、网站,以此降低用户戒备心,再通过层层递进的诱导话术,引导用户操作,但凡用户点击其链接,或给到某些个人信息授权,就有可能将自己的银行账户、密码等重要信息暴露在陌生人面前,从而遭受损失。

二是故意制造恐慌,比如以“账户逾期”、“影响征信”、“涉嫌洗钱”、“需注销账户”等紧急事由制造紧张气氛,利用用户害怕和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,干扰其正常判断。第三则是诱导转账,这也是大多数金融骗局的最终目的,通过各种手法索取短信验证码、银行卡密码,或要求用户将资金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、“对冲账户”,或引导至虚假平台进行转账操作,更有甚者会通过许诺给用户打款验证账户真实性等方式,层层引导,最终让用户做出错误决策。

此番该用户向还呗反映的骗局,正是最常见的“精准伪装”,而像还呗、支付宝、美团(金融服务板块)等这类用户体量大,具备较高市场知名度的金融服务平台,正是这群不法之徒眼中的“优质资产”。他们利用知名平台的影响力来为自己背书,极大地增加了诈骗的迷惑性。因此,当我们接到任何主动呼入、声称来自某金融机构的陌生电话,无论其号码如何伪装,话术如何逼真,都需保持高度警惕。最简单、最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立即挂断电话,通过官方App、官方网站等官方渠道进行核实。

构筑反诈“防火墙”,还需多方参与

当然,除了用户需要提高对金融诈骗的辨识能力,增强自身抗性,对于金融服务平台而言,也需要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影响力,主动做好消费者保护工作。一方面,作为金融交易的重要落地场所,平台本身就有义务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,不断提升其对于用户信息的保密能力,避免用户个人信息被第三方盗用,目前像还呗、马上消费金融、招联金融等平台,基本都在这方面有持续性的投入,通过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模型等,可实时监测异常登录、异常交易等行为,对可疑操作进行主动拦截和人工核实,从源头保障信息安全,并对金融诈骗等黑灰产行为实施精确打击。

另一方面,可以看到目前很多金融服务平台,都在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类方式,进行反诈宣导。此前还呗便上线了“还呗有话说”等一系列反诈宣导内容,基于其官方APP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官网等渠道阵地,定期发布最新诈骗案例剖析、防骗指南和风险提示,不断提升用户的风险识别能力,并鼓励用户对可疑信息进行举报,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提供线索,助力打击犯罪团伙。

面对日益猖獗的金融诈骗活动,能否针对诈骗行为做到“事前预警、事中拦截、事后追溯”的全链条防护体系,切实保住用户的资金安全,也成为还呗等各大平台的一项核心且常态化的重要工作。而对于金融诈骗行为的压制能力,也将直接决定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。事实上,反诈并非一家之责,而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共同使命。我们有幸看到,行业内众多机构都在积极行动,不仅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增强抵御金融黑灰产行为的技术实力,更在通过平台影响力,传播金融反诈知识,构建全民金融反诈防火墙,同时在与用户对话的各类场景,设置反诈机制,这些努力共同构筑了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固防线。

结语:金融反诈是持久战,用户反诈意识是重中之重

当然,我们也必须意识到,金融反诈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。机构防御手段在进步,黑灰产不法份子的攻击手段同样在发展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一切诈骗行为的最终目的,都是骗取用户的钱财。只要我们不断提升对金融诈骗行为的认知,并付诸于行动,从根本上提升对金融诈骗行为的辨识度,守好自己的钱袋子,不法分子便很难得逞。

因此,守护财产安全,不仅需要平台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和打击力度,更需要每一位用户提升自身风险防范意识,增强识别能力。而在实际金融服务过程中,一定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,更不要轻信陌生来电、透露个人信息、点击不明链接、向陌生账户转账等,如遇难于抉择其真假的信息,也要第一时间向平台官方求证。只有我们自己擦亮双眼,筑牢心防,才能从根本上断绝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。

编辑:tingting
图片新闻